广州购书中心官方网站 —— 卓越的城市文化服务提供商

——1994·2022——

新闻详情

“网红”,也许是对600岁故宫的最大误解

发表时间:2020-10-23 15:48
故宫很火。

它是最有牌面的朋友圈打卡地点;

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达1700万人次;元宵,中秋,春日,秋色,雪后,它以各种方式刷屏;

不可否认的是,故宫正在走进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多人对这座神秘的皇家宫殿产生向往和好奇。
  图片
当之无愧的国民文化偶像C位。

但它的走红,或许让太多人把它读浅薄了。

诚然故宫需要下凡,但600岁的故宫很难只用”网红”一词来概括。
 

什么是故宫?


故宫,意为“故时之宫”,之前它叫紫禁城。


1420年,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的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告天下:这座紫禁城(今故宫)已告成。


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今年,是故宫建成的第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故宫,意味着什么?


它仅设亭台楼阁,却拥有帝王将相。它曾是权力的象征,又见证了帝制的终结。


它拥有600年的时光,又似乎凝固为一瞬。它过于浩瀚,却又居于一隅。它是一座城,又不仅仅是一座城。



故宫,守住了文化的魂


梁思成先生说:


“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民族都能从古建筑中理解并发扬自己的文化。


许多古建筑早已在岁月的风雨中,变得面目全非,连同过去的记忆,也随之模糊。”


但还好,我们有故宫。


图片


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米,是凡尔赛宫十倍、白金汉宫的十倍、圣彼得堡冬宫九倍、卢浮宫的四倍。


带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每间宫殿都雕梁画栋、堆金彩画;遍地是宫殿、庙宇、佛堂、花园、楼阁……


这些,几乎凝聚了所有中国建筑的精髓。


图片


故宫在皇家建筑艺术中达到了高峰,其在建筑功能、结构、空间,防御性、耐久性、布局上,都是历代宫殿建筑中的集大成者。


一撇一捺,一雕一琢,一笔一划,都是古代匠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馈赠。


走近故宫,巍峨的大殿、斑驳的光影、红色的高墙和黄色的殿顶……一股厚重的历史感向人迎面扑来。  


图片


昔日的紫禁城,如今的博物院


这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至高水平的宫城,在600年后,依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皇宫建筑群。

故宫|600年风华正茂


曾有人问,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哪家藏品多?

前任院长单霁翔说:台北故宫和我们没法比。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是建筑,紫禁城承载了历史,是绝世珍品。

这样一座保存最完好,艺术造诣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它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

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历史的厚重。
   
 

故宫,守住了中华文脉的底气。


雕梁画栋、堆金彩画、稀世珍宝、匠人工艺……


故宫现存超过 186 万余件(套)文物,其器物、书画、典籍、档案、珍玩、瓷器、丝绸、珠宝、家具、陈设等。


物华天宝,珠玉华翠,天禄琳琅,美轮美奂。


"故宫文物是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不能减少也不可能增加。倘若国家灭亡,国家仍有希望再次复兴,但是文化灭亡,将无再度恢复的可能。”


——这里保存着古代中国最精华的文物,它们构成了一部可见的中国文化史。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


故宫一直都有两个,一个是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另一个是文化意义上的故宫。


它很大,有时也很小。


三大殿、后三宫加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就几乎能囊括一个王朝的国与家。


有时候,一个人身处在故宫里,像是一粒沙子般渺小。


就算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一生之中也没有走遍他的「家」和「国」。



任何人给故宫下的定义,似乎都无法解释这座过于“庞大的城市”的所有。


它迷幻又神奇,既是一座宫殿,又是一座城市,甚至还能是一个人一生的所有命运的交织。


当年的紫禁城,风云莫测,无数故事在里面发酵、交织,甚至发生了转向。到了如今,它依然神秘依旧。


虽然全体建筑数据早已被绘测出来,但当年里面的神秘,依然让人无法猜透。


二十多位帝王,无数权臣、后妃、甚至是侍卫、宦官、太医、画师...


如此多历史人物在这里生动地演绎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走在故宫的红墙碧瓦下,好像真的穿越到了过去,历史与现实交织在这座古老的宫殿里。


故宫,更像是一位原地观望的智者。


600年,岁月流变,朝代更迭,坐在龙椅上的人来了又去,唯独它红墙金瓦今犹在,凝聚成一张记忆的网和文化烙印。


成为所有中国人对历史的一种特殊想象。


2020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发布一组新老照片对比照:


一座城,沉淀600年的记忆


在影像下,我们发现了故宫朱红色院墙内不为人知的一些侧面。


比如一群“故宫匠人”,坚守着传承下来的中国匠人的精神和牢固的信仰:


择一事,终一生。

“在修文物的这个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跟它的体悟,已经把自己都融入到里头了。

文物是死的,文物的目的就是传播文化,如果只是静静放在那里,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梨花风起正清明,朱墙作幕花缱绻。

时空交错,光影百年所来过往,皆为序章。

600岁的故宫,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永远都有新生。
故宫的底蕴这么深厚、内涵这么丰富,站在不同的立场、基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解读出不同的东西。

都知道故宫藏珍宝万千,但说不出具体有什么;
也知道它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非凡,但却很难感同身受;
甚至去了一趟故宫,也不知道该看什么、看懂什么......

在故宫「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之际,广州购书中心也把故宫“搬来了”!

从历史、文化、器物、人物等等多重维度,解构故宫的“文化之美”:


图片


温“故”知新六百年

时间:10月15日—11月15日

地点:一楼东门




故宫见证 600 年岁月流转,沉淀 600 个寒来暑往。


我们不妨让自己的视角丰富起来,从更多层面,从每个细节里,重新撷取它的魅力。


今人还将继续对故宫做着解读与想象,而故宫,也将继续守望一个国家的命运,折射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灵魂。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支持,本次故宫主题图书展精选图书享有有8折特惠,欢迎您来逛逛!


图片



图片
图片

8折优惠

图片



图片


故宫历史系列



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推荐阅读


《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

阎崇年 著


本书以故宫六百年为线索,讲述围绕故宫所发生的故事,500个历史人物,既有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也有不为人知的宫廷秘史...

钩沉史料、纵观横览,探究故宫建筑的玄妙,剖析故宫藏品的奥秘,解读宫墙之地的是非,揭秘人性和规律...

《故宫六百年》

阎崇年 著


《紫禁城六百年》

李文儒 著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守护故宫十余载,本书收录百幅老院长亲自摄影故宫细节图,跟随院长视角,从皇宫到博物院,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


它是一呼百应的权力中心,也是贪婪嗜血的人间炼狱。《血朝廷》即以这座看似恢宏实似幽冥的建筑为舞台,上演清末内忧外患不断的动荡史诗。

《血朝廷》

祝勇 著




故宫

图片



“故宫人”,是一群在故宫里工作的人。

他们,有的负责“家里”器物的保管,有的会负责运送文物,有的则为故宫出版图录、举办展览……


“故宫物”,不止180万件(套)藏品,还有故宫里的一草一木,它们一直在这里。


更多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也一直留在宫里...


推荐阅读


这是“网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让故宫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的故事。

“择一事,终一生”。

他们用3年磨一把刀,用18年修复一幅画,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

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了不起的中国古物,说不尽的华夏历史,再现一段文明的营造之美!


   



亲子阅读系列

图片

童年的文化积累是孩子受益终生的财富。


带着孩子去故宫,有很多家长会觉得,逛上一天,很累,却走马观花,很难细细品味、挖掘这个巨大的宝藏。
怎么进入传统文化这门浩瀚的大课,孩子觉得有趣还能学到知识、受到审美熏陶呢?


推荐阅读


图片


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编撰,是经过数年精心打磨、专门为孩子系统讲解故宫的文化通识读本。

《故宫御猫夜游记》

适读人群:

3-6岁亲子阅读;

6-8岁小学低年级独立阅读

图片


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发生在故宫里的魔幻童话,揭秘中国千年神兽密码

《故宫里的大怪兽》是一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童话系列故事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青少年儿童读者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故宫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民俗知识,彰显了其特有的魅力,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深入了解这座古老的宫殿,培养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感情。

——北京日报


甄选藏于故宫浩瀚宝藏中的文物,每日一张藏品图片,历代书画,器物交杂穿插。每张文物图片都配以短小的文字说明。

十二个月份,十二个主题,呈现丰年禾黍的瑞祥图景。




图片来源网络,参考资料:

那一座城:故宫六百岁; 谁最中国:故宮,六百年。

祝勇:故宫六百年:用文字,筑一座城


分享到: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