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别看我,去看书发表时间:2020-10-23 15:52 久不露面的演员胡歌,近日接受采访时被问,一直未出现担不担心粉丝流失。他回答道, “我觉得我和粉丝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把自己当做是个用作品说话的演员。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清醒地知道自己作为演员和单独个体的立身之本。 正如年轻时的他对自己说,“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 胡歌是娱乐圈中出了名爱读书之人,在他经历人生低谷之时,是阅读让他找回人生的意义。 他一直自由地读书,读自由的书,看过他的人生改变,就知道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他曾经青涩地喜欢着《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曾不经意地提起过《1Q84》;也曾着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构建的新世界。 他推荐过一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别看名字很奇怪,但其实这是一本关于活着和怎样活着,并使你深思为什么的书。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 如果可以,在2020年的最后60多天时间里,拿起书本来读吧! 好书榜Top3 乐观而不绝望 [美]诺姆·乔姆斯基,[美]C.J.波利赫罗纽 上海译文 / 2020-05-01 内容简介 《乐观而不绝望:资本主义、帝国和社会变革》是C. J. 波利赫罗纽对诺姆•乔姆斯基所作的访谈集,时间跨度从2013年到2017年。 在这些访谈中,乔姆斯基讨论了他对“反恐战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欧洲难民危机以及欧盟的分裂、中东问题的和平前景、美国选举制度功能失调、核扩散和气候危机对人类构成的严重威胁,以及特朗普时代的美国等问题的看法。 书评 《乐观,而不绝望》,或超越绝望的乐观主义,是当代极富盛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所奉之圭臬。 此书是哲学家与社会观察家之间的对话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对《理想国》的致敬式回溯和扬弃式阐释。 它也是当代美国版的“警世恒言”,乔姆斯基对资本主义、帝国和社会变革的哲思和洞见,对美国梦、美式民主、美式繁荣的解剖和祛魅,延续且升华了他一贯的忧虑和愤怒,使得此书成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兼具的双重文本典范,启发和印证读者心中的美好社会愿景。 ——香港文汇报专栏作者 梁江南 欧亚大陆的黎明--探寻世界新秩序 [葡]布鲁诺·玛萨艾斯 社会科学文献 / 2020-05-01 内容简介 融合历史、外交和历时6个月的欧亚大陆旅行见闻,从巴库到撒马尔罕,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北京,玛萨艾斯描绘了一幅变革中的地缘政治图景。 我们能够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香港和新加坡等全球化城市的繁荣,从土耳其日益重要的全球角色,以及从美国对其全球定位的重新思考中,看到欧亚主义正在到来。 特朗普掌权和英国脱欧都应被视为对全球秩序大转变的回应。 书评 《欧亚大陆的黎明》,是否必须经历漫长的黑夜才能降临这片广袤无垠、潜力无限的热土?内阁官员、学者和旅行者布鲁诺•玛萨艾斯从欧洲最尽头的葡萄牙出发,一路向东寻找答案。 这本冷静、深刻、引人入胜的手记揭示了由“一带一路”重塑的国际价值链,已经超越地理范畴,成为人们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全球化进程的最新最强大的助推器。 霍尔果斯成为欧亚新边界,而广州和义乌则成为整合全球化信息的中枢神经,欧亚大陆在竞争性整合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提供了新的人类梦想。 ——香港文汇报专栏作者 梁江南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吴政纬 上海人民/ 2020-05-01 内容简介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最新的情报和中国观察。 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书评 《从汉城到燕京》,从元到明到晚清,古朝鲜的使者们络绎于途,仰慕着中华,探索着世界。此书从1592年一场改变了古朝鲜国运的战争切入,钩沉燕行使们的官方报告和私人日记,让燕京皇帝、汉城国王、江户将军、大儒、译官、商人,甚至马夫杂役都在这一齣穷山距海的大戏中粉墨登场。 明清鼎革,西学东渐,在剧烈变动的大时代下,汉城的学人士子们如何自囿自弃、自矜自美、自怜自馁,如何找到自己? 此书刷新了历史阅读的传奇式体验,也给我们洞察现代东北亚关系提供了启示。 ——香港文汇报专栏作者 梁江南 好书榜Top4-10 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 徐国琦 四川人民/ 2020-05-01 内容简介 一部亚洲视角下的新一战史,全景展现中、日、朝、越、印五国共有的近代化历程。 一战是亚洲五国共有的近代化起点: 中国,精英抛弃旧有文化和传统,尝试重新界定一个新的国家认同。 日本,战争使其成为世界强国,却加深了其受虐感和对自卑的恐惧。 印度,1914年以前,印度国民大 会是大英帝国的支柱,战争结束时却成为其最坚定的敌人。 越南,当胡志明成为共产主义者,尝试通过国际力量实现越南独立时,战场归来的大批越南士兵和劳工开始领导1920 年代的越南劳工运动。 朝鲜,一战为朝鲜带来了威尔逊理想以及新世界秩序的承诺,金奎植只身一人在巴黎和会上寻求发言的机会。 一战并非只是欧战,亚洲的参与也不可忽视。 中国派出十几万劳工远赴欧洲;日本对德宣战,并随即占领中国山东;越南和印度不仅派出军队,还分别为法国、英国提供了巨大物资援助。即便是朝鲜,也在全世界奔走,并在巴黎和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事实上,亚洲的参与才使“大战”变成了“世界大战”。 “共有的历史”三部曲之二,著名国际史、跨国史学者徐国琦力作。 天生的标签 [美]伊布拉姆.X.肯迪 社会科学文献 / 2020-05-01 内容简介 在奥巴马于2008年当选总统以后,美国真的如一些媒体所说进入了“后种族社会”吗? 事实上,种族主义思想在美国仍然大行其道,而且比以往更加隐晦和复杂。 尤其是在今天特朗普当政的时代,在BLM运动席卷整个北美的情况下,这一点毋庸置疑。 肯迪追溯反黑人种族主义思想的历史,以及这些思想的惊人力量。 他以美国历史上的五位杰出人物为向导,犀利地揭示了种族主义思想不是由无知或仇恨引起的,而是由那些最具影响力的大脑设计出来的。 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美]谭凯 社会科学文献 / 2020-06-01 内容简介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 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科举史 [日]宫崎市定 大象 / 2020-06-0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 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 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 [法]雅克.勒高夫 四川文艺 / 2020-05-0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世纪意象的历史书籍。意象涉及图像和文本,它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并通过创造形象、借用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运转和思考。 可以说,中世纪的意象世界是培育现代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一,各类意象在这个世界中诞生、改变。作者挑选了中世纪意象世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意象——英雄与奇观来介绍该领域。 英雄包括亚瑟王、查理曼、熙德、梅绿丝娜、女教皇若安等等,奇观则包括主教座堂、防御城堡和回廊内院。就算在现代世界,中世纪的意象依然富有生命力,它们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之中。 作者雅克·勒高夫是声名卓著的史学大家,但是本书的语言绝不枯燥乏味,这位大师俨然一位风趣的导游,带读者穿行在意象世界中。 本书配有大量出自古代手抄本的插图,让中世纪的意象世界以更鲜活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渴望了解中世纪的读者来说,此书是一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 古代生活图卷:古人如何过日子 王远 湖南人民 / 2020-06-01 内容简介 以“过日子”为主题,从风物、民俗、生产、生活等多个角度对我国17—18世纪的百姓风貌进行解读,文字流畅风趣,深入浅出,同时辅以18世纪兴起的广州外销画为插图,比较完整地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和市民文化。 男性的衰落 [英]格雷森·佩里 湖南文艺 / 2020-06-01 内容简介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 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