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发行官方网站

—— 卓越的城市文化服务提供商


新闻详情

分享会 | 走进梅里,用镜头揭开秘境之美

发表时间:2020-12-11 16:01


卡瓦格博,海拔 6740 米,位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藏地四大神山之一,至今无人登顶。

1991 年,中日联合登山队 17 位队员在攀登卡瓦格博时遭遇雪崩,全体遇难!十年一瞬,3个十年依旧是瞬间。

雪山下的 G214 国道(滇藏线)已变成通途,游客坐大巴 4 小时便可行驶 200 公里, 从香格里拉来到卡瓦格博之下。



图源:《航拍中国》第三季


黎明时分,一览日照金山之胜景,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

图源:《航拍中国》第三季

在游客心目中,卡瓦格博就是梅里雪山的一部分,是最壮美的存在。

当才措——梅里雪山区域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李世朋摄
在游客为眼前胜景欢呼“好美”的时候,还有一些人背负行囊走进雪山之间,沿着拥有 700 多年历史的古道前行。

他们有的是祖辈居住在雪山下的藏族居民,有的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藏区,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沿转山之路开创者——嘎玛拔希的脚步向前,走入卡瓦格博圣境。


去年深秋,为了抓住梅里一年中气象条件最好的一个月,十几支队伍艰难跋涉,从最低海拔1920米的澜沧江边,到最高海拔4950米的甲应垭口,徒步走完了近600公里的考察之路。

过程中,有人体力耗尽崩溃大哭,也有人吃野生菌中毒。所幸,最终所有人安全完成考察。


在刚刚出版的新书《梅里——探寻卡瓦格博之境》中,他们用25篇文章、140余幅珍贵图片记录下了梅里雪山的秘境之美。


“其实,慢慢消失的不仅仅是冰川,还有很多关于梅里的传说和文化。”

在考察过程中,白继开和队友们特别注重与沿途的当地百姓交流,了解这些线路上各个地标的名称与由来,记录下他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以及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湖泊背后的历史。


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此次民间考察更重要的人文价值所在。

12月12日(周六)下午,本书的主创人员将携《梅里——探寻卡瓦格博之境》,分享他们沿17条古道深入雪山腹地的考察故事。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



论文化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和绘画,携手传播着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象的种种生活情趣。



宋亦是诗词繁盛的年代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宋词的文字、意境和音乐的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比得上。”



宋词不难读懂。


千百年来,不管是大气昂扬还是细腻婉约,中国人生命中的情感体验,都藏在宋词里


宋词淡雅,它细腻婉约,承载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相恋、离别、思念、忧愁、想家……都在这里。


王菲《明月几时有》唱的是苏轼名作《水调歌头》,邓丽君的金曲《思君》,唱的是李之仪词作《卜算子》......

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则化用苏轼的《寂寞沙洲冷》;

清代有词学大师朱孝臧(号上彊村民,他寄心诗词,世人誉之:“进为国直臣,退为世词宗。”

从2万首宋词中,精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陆游等81位文学大师的283首经典词作,终于编成风行海内外的《宋词三百首》。

在这个极高标准下,他以一部《宋词三百首》为后世树立了宋词审美范本

“词者,诗之余也。”

诗与词作为两种不同的古代文学体裁,两者在诗性的意义上虽无高下之分,但在审美趣味上,词却是宋代美学的一种独特体现。

本期“开卷广州”,卢家明社长将从“宋词”切入,带领大家感受独特的宋词诗性之美。


宋词独特的诗性之美

——读《宋词三百首》


时间:

12月12日(周六) 15:00

地点:

广州购书中心负一楼Newpage外文书店


卢家明


编审,广东省首届出版名家。曾任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广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责任编辑出版的图书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或者政府图书奖、中华优秀读物奖五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项、获得首届南粤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著有《欧阳修传》 《词林别裁》,点校出版《易学通论》等。


梁江南,广州购书中心书评人、图书主播,香港文汇报通识教育专栏作者。2020年以来,已在学习强国app、南方日报等媒体上发表20余篇书评文章。担任广购&盖得排行榜文学和人文社科好书榜6期图书推荐人。主持广州购书中心《词林别裁》《祈念守护人》《民法典》《广州传》《娇惯的心灵》等文史、法律类图书分享会及直播活动。


分享到: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